第(3/3)页 陈司长忽然指着地图上的马六甲海峡区域说道:“除了南海,未来远洋任务中可能遭遇的复杂电磁环境更值得警惕。 上个月某国在印度洋进行的电磁脉冲武器试验,已经影响到周边商船的导航系统。我们的储能方案能否在强干扰下保持自主运行?” 吴浩滑动屏幕调出抗干扰设计模块,说道:“电容组控制系统采用了三重物理隔离——金属法拉第笼屏蔽、光纤信号传输和独立储能芯片。 即便主电网遭受强电磁脉冲冲击,备用电源管理系统仍能维持72小时的独立工作,确保防护系统至少完成15次完整充放电循环。” 汪良工这时插话道:“说到远洋任务,续航能力也是关键。 如果将超级电容的快充特性与舰艇的夜间低负荷时段结合,或许可以设计一套‘错峰充电’策略,比如后半夜当雷达系统进入节能模式时,利用剩余电力为电容组满格充电,白天作战时就能全力应对突发需求。” “说的不错!” 吴浩立刻在思维导图中添加“智能错峰充电”分支,然后介绍道:“为此,我们专门开发了舰载自适应能量管理算法,根据舰艇的任务周期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。 比如在护航任务中,白天商船队密集时保持高电量备战,夜间则利用柴油发电机的冗余电力缓慢充电,既能延长电池寿命,又能降低油耗。” 第(3/3)页